指的是一種以植入骨組織內的下部結構為基礎來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復體的缺牙修復方式。它包括下部的支持種植體(dental implant)和上部的牙修復體(dental prosthesis,implant-supported)兩部分。它采用人工材料(如金屬、陶瓷等)制成種植體(一般類似牙根形態),經手術方法植入組織內(通常是上下頜)并獲得骨組織牢固的固位支持,通過特殊的裝置和方式連接支持上部的牙修復體。種植牙可以獲得與天然牙功能、結構以及美觀效果十分相似的修復效果,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缺牙患者的首選修復方式。
骨結合
骨結合的發現源于科學實驗中的偶然現象。1952年,Br?nemark將鈦金屬制成的光學窺管植入到兔子的脛骨和腓骨,進行活體顯微觀察。實驗結束時,植入的窺管與其周圍的骨組織牢固地結合在一起,無法取出。Br?nemark將這一現象稱為骨結合,并開始研究利用該現象。在光鏡下觀察,骨結合表現為,正常改建下的骨組織與種植體之間直接的接觸,沒有任何非骨性組織位于其間,這種結合能夠承擔由種植體向骨組織持續的傳導和分布負荷的功能。在骨結合現象發現之前,種植體通過機械固位的原理行使功能,通常采用葉片狀種植體或穿下頜骨種植體的形式加強固位力。骨結合理論建立之后,模擬天然牙根的柱狀或根形成為種植體的標準形態。
種植系統
種植系統通常根據種植體的材質、形狀結構、表面結構以及連接方式進行分類??谇环N植學的臨床實踐使得當代口腔種植體材料以及種植體形態趨向單一化。種植體主要由4級商用純鈦制成,螺紋柱狀、根形種植體已成為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受的種植體形態。研究證明適度粗糙的表面結構可以增加種植體表面面積和骨結合。因此,目前臨床上使用的種植系統一般為經過各類表面處理而獲得的不同粗糙程度的粗糙表面。種植體與其上方的修復體通過一定的結構相連接,主要分為外連接和內連接兩種。
種植體支持式牙修復體
主要包括牙列缺損修復中采用的各類種植體支持的冠、橋修復,牙列缺失修復中采用的各類種植體支持的固定和活動修復。種植體與修復體的連接方式主要采用螺絲固位和粘接固位兩種方式。
治療過程
包括:臨床檢查與影像學檢查、診斷與治療設計、外科手術、義齒制作與修復以及種植體及修復體的維護等。根據種植體植入與拔牙的時間關系,種植手術可以分為即刻種植、延遲即刻(拔牙后3個月內)和延期種植(拔牙后3個月及更長)。根據修復體負重與種植體植入的時間關系,種植修復可以分為即刻負重、早期負重和延期負重。隨著口腔種植學的發展,治療的周期正在明顯縮短,種植體植入即刻戴上種植假牙,甚至拔牙即刻戴上種植假牙在成為可能。
成功率
種植修復的成功率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包括:患者的全身與局部條件、嚴格規范的手術操作、種植系統的選擇、修復的設計與修復體的制作、維護等。過去30年來,現代口腔種植學迅速發展并完善。種植的5年成功率已經大大超過1986年Albrektsson和Zarb的上頜80%,下頜85%的標準。國內近年的報道顯示,規范的口腔種植治療可以達到10年95%以上的成功率或存留率。
美植口腔:特色診療項目:即刻種植修復,ALL-on-4,ALL-on-6,即拔即種技術
溫馨提示:任何關于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對面診斷。我們強烈建議您到院面診,以確保給您合理化的診斷與治療。